2018年發佈的新《資產管理條例》明確,2020年底過渡期結束後,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本、保本收益、打破剛性套現。與此同時,貨幣資金收入持續下降,銀行融資打破了剛性套現。對於理財小白來說,基金的固定投資顯然是一個很好的參與市場的管道。
“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,可以定期購買一隻或幾只基金。這種投資不需要你一次投資太多錢。它易於安裝和操作。同時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決策風險,囙此更適合小白種投資者。”興業銀行長沙分行貴賓財富經理張向義告訴記者。
那麼,對於市場上貨幣基金、債券基金、混合型基金、股票型基金、指數型基金等眾多基金產品,投資者如何選擇自己的產品,製定固定的投資計畫呢?
設定投資回報“小目標”
對此,張向義表示,一般做基金固定投資都會選擇混合型基金、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。選擇合適的基金產品,首先要確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投資期限,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,判斷自己是保守型、穩健型還是進取型的投資者;其次,要仔細、全面地評估每只基金的多項指標,如過往業績,基金經理排名、基金規模、基金管理公司的風險控制措施和投資風格,從中選擇優秀、適合自身風險偏好的基金品種進行投資;最後,跟踪投資基金,結合基金業績、自身資本狀況和收益目標,調整自己的固定投資組合。
張向義介紹,現時固定投資基金的投資群體主要是普通金融客戶。其中一部分是中老年客戶,他們將定期存款和基金定期投資相結合,通過定期獲得的利息進行定期投資;另一部分是年輕客戶,如剛進入職場的上班族或月光族。他們通常沒有儲蓄的習慣,月底所剩無幾。他們甚至每個月都需要借“華北”和信用卡。
對於那些沒有儲蓄習慣的年輕人,張向義建議,“拿到薪水的第一件事就是分開管理資產。比如,支付5000元薪水後,預留2000元作為生活費,剩下的3000元作為固定投資。固定投資日可以設定為下一個薪水工作日,如20日工資,21日工資自動扣除基金固定投資,迫使他們每月儲蓄。”
風險承受能力的自我判斷
投資者如何識別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?
“一般來說,被動型基金主要是指數型基金。如果與指數掛鉤,基金經理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,如上證50指數、滬深300指數、中交500指數等被動型基金更適合保守型客戶,也不需要考驗投資經理的能力。當市場跌破3500點時,固定投資指數基金的風險相對較低。”張向義表示,“如果是主動管理型,將考驗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。公司必須對現時市場上的板塊類型有一定的研究。比如投資與消費、軍工、科技。今年,科技、醫療、新能源等行業更受歡迎。由於前期已經上漲了一段時間,其相對風險會更大。如果我能接受20%-30%的波動,那就是主動管理。”
從資金風險來看,經濟學上有三個重要因素:流動性、安全性和盈利性,這三個因素不能同時滿足。”如果你想要流動性,就沒有利潤;如果你想要安全性,就沒有利潤,你不能同時滿足它。囙此,基金固定投資實際上是一種相對中長期的投資方式。一般來說,建議投資期限定在一年以上,利用時間等“固定投資”開花。
現時,股市波動在3000到3500之間。對此,張向義建議:“現時比較適合固定投資混合型、股票型和指數型基金,而債券型基金一般比較看跌。”
留言列表